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,建筑行業的女生越來越少了,而單身男性卻越來越多。曾經,30歲就算晚婚的年紀,如今卻成了光棍們扎堆的年歲。做這一行的男生,不少人一干就是八九年,從青春到成熟,可身邊卻越來越難遇到一個女生。
?
昨晚,我和對象像往常一樣坐在沙發上閑聊,氣氛一派輕松,直到一條微信突然打破了寧靜。手機彈出一條陌生消息:“美女,你在干嘛呢?”對象順手把手機遞給我,眼角余光瞥了一眼,神情立馬就變了。
?
他把手機收了回去,解鎖點開微信。發消息的人沒有備注,只有個昵稱,而且沒有任何聊天記錄。他打開對方的朋友圈試圖查看,卻發現設置了三天可見,一臉狐疑地把手機遞過來,“這個人是誰?還叫你美女呢。”
?
我接過手機看了半天也認不出來,只好說:“我也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啊,你和他聊聊看,說不定他還給你介紹個對象呢。”
?
沒想到我對象當真來了興趣,模仿我開始用我的身份和那人聊天。他發了一句:“沒干嘛,閑著。”
?
對方倒是熱情:“給有時間,喊起你老者出來,我請你們吃個燒烤。”
?
我們一下子愣住了。能知道我們兩口子的人,顯然認識我們,甚至知道我們住哪。對象繼續回復:“你誰啊?我是你想請吃燒烤就喊的出去的人嘛?”
?
對方干脆直接打語音電話過來。對象接起,剛想開口,對方先發話了:“你妹的,***(喊我小名),給是有個對象就了不起?我到你們樓下了,喊起你老公下來,我要和他單挑。”
?
對象反問:“你誰啊?憑什么要跟我單挑?”
?
“老弟,我是***(對方報上名字),我是路過想請你們吃飯,**(我的小名)說話硬氣得很么!你們兩口子趕緊下來,我都點好了。”
?
這下我和對象才反應過來,是我表哥。以前家里有事聚過一次,他當時加了我微信,我沒備注,后來就忘了。我們倆趕緊下樓和他碰面。
?
飯桌上,他先是吐槽建筑行業不好干,說自己好久沒發工資了。這次回來是因為有個表妹結婚,順便來找我們坐坐。他和對象一邊喝酒一邊聊行業現狀,講得滔滔不絕。
?
我們吃了兩個小時左右,我說去家里坐坐,他擺擺手說太晚了,不去了。我有些疑惑,他明明是從40多公里外的老家特地跑來,就為了在樓下請我們吃頓燒烤?
?
果然,回到家他微信又來了:“老表,身邊有合適的女生,給表哥介紹介紹。”
?
這下我和對象都忍不住笑了半天,原來燒烤是假,才是真想“托對象”的苦心。
?
我這個表哥,比我大三四歲,是奶奶娘家的親戚。2016年大學畢業后,他就去了深圳一家建筑央企,從基層施工員一步步干到項目經理,用了八九年。他靠自己打拼,有存款、有房有車,按理說是標準的“優質男”,卻遲遲沒有對象。
?
他和我們吐槽說,現在項目部一個女生都沒有,有也是結了婚或者有對象的,沒多久就跳槽離開了。項目上全是男的,每天不是圖紙就是混凝土鋼筋,壓根看不到個女人。男同事們都開玩笑說:“不是兔子不吃窩邊草,而是項目部連棵草都沒得選。”
?
他說得苦笑,我們也理解。建筑行業本身工作強度大、流動性高、駐場時間長,加班是常態,動輒幾年都在一個偏遠工地,幾乎與城市生活脫節,更別說結識異性了。而作為女性,更是面對生活節奏與安全問題的雙重壓力,很多女生寧愿轉行,也不愿意待在現場。
?
我看著身邊的女性朋友,發現她們的想法也變了。大家都快30歲了,卻沒誰把結婚當成唯一目標。她們都在打拼事業,有的開公司,有的做設計,有的在考各種證書,哪怕加班熬夜也毫無怨言。她們的共識是:先把錢賺了,成家是錦上添花,不成也無妨,姐姐照樣過得風生水起。
?
在這場性別比例嚴重失衡的建筑行業里,一方面是項目部的男同胞望穿秋水,一方面是都市中越來越多的女強人在等待“靈魂契合”的人。而中間橫著的,是時間、距離、認知與生活方式的深深鴻溝。
?
我理解表哥的焦慮,他只是想有人聽聽他說話,分享一下事業上的辛苦,也許更渴望有人能走進他的生活。但在這個時代,想找到那個“剛剛好”的人,真的沒那么容易。
?
或許未來,建筑行業需要的不僅是技術的升級和制度的完善,更需要為從業者提供情感與生活的支持空間。而我們的社會,也應該給予這些在黃土鋼筋中默默奮斗的男男女女,更多的理解和尊重。畢竟,他們撐起的,不只是一座座高樓,更是無數個普通人的希望與生活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