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后,遠程面試已經從權宜之計變成了主流操作。尤其對想進入海外市場、應聘跨國建筑公司的人來說,視頻面試是繞不過去的一關。
但是,遠程面試最怕的不是你緊張——而是你網路卡、畫面糊、聲音斷,面試官連你是誰都搞不清楚!
作為一位長期擔任跨國建筑企業管理崗位的“面試官”,我面過各國應聘者,也見識過各種線上翻車現場。下面這6條,是我總結出來最實用的遠程面試建議,供正在準備出海求職的建筑人參考。
?
幾乎每一場視頻面試,我都得花前10分鐘處理網絡、麥克風、音響各種問題。尤其是南亞、東南亞應聘者,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極高。
但說實話,最后能被錄取的,基本都是網速穩定、音視頻流暢、聲音清晰的人。
你可以英文講得不好,但不能連“講”都傳不到。
小建議:
自己熟悉哪個平臺就提前告訴面試官(Zoom、Skype、Teams都行),避免臨時手忙腳亂裝軟件。
測試你的設備,提前一天和朋友做一次視頻通話測試。
如果家中網絡不穩,可以考慮租用聯合辦公空間或會議室,很多城市都有這種服務。
?
面試場地盡量選在環境安靜、背景干凈的地方。別讓你的床入鏡——就算疊得像樣,也無法掩蓋“這是臥室”的事實。
建筑行業雖然不像金融那樣講究西裝筆挺,但也不是隨便穿個Polo就能過關的。你面的是一家國際公司,穿著得體、頭發整潔,才能讓人感受到你的職業態度。
小建議:
如果預算允許,租一個專業面試空間,不僅避免干擾,還顯得你很重視這次機會。
男性推薦穿淺色襯衫+深色褲子,女性可選擇簡潔款式的襯衫或連衣裙,看起來精神又專業。
背景盡量是白墻、書柜或辦公室場景,少一些“生活感”,多一點“職場感”。
?
遠程工作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信息延遲和溝通誤解。一封郵件拖一天沒回,可能對方已經把機會給了別人。
特別是面試邀約這種事,能快速回應、態度禮貌的候選人,面試官天然會覺得“這人靠譜”。
小建議:
收到面試邀約,第一時間回信確認收到,即便還沒確定時間也可以先表態。
提前加對方的通訊賬號(Skype、微信、WhatsApp),并備注你的名字與應聘崗位。
跨國面試多半涉及時差,提前查清楚對方的時間,并主動提供幾個可選時段。
?
現在的建筑招聘早就不只看你“有沒有資格”,更看你“能不能創造價值”。
比如你是建筑設計師,同時會用Photoshop、會做建筑模型動畫、還會寫公眾號分享設計觀點——這些就是你的斜杠亮點。
小建議:
有作品就展示(作品集、項目案例、模型圖、視頻Demo都行)
有寫過行業文章、在平臺發過帖,附上鏈接,展示你的專業視角
面試中主動提起這些,面試官不會總有時間挖你底,不主動說,機會就流掉了
?
大多數面試用英語進行,但沒人要求你口音標準或詞匯花哨。
最怕的是有人為了顯得“流利”,飛快地把每個詞都黏在一起,結果誰都聽不懂。
建筑行業的跨國項目協作更多是依賴清晰、準確的溝通,而不是表演口語能力。
小建議:
語速慢一點、句子短一點,讓對方聽得懂,比說得快更重要。
如果聽不清問題,可以禮貌請求 repeat,別裝懂然后亂答。
不用強調“英文不好”、“很久沒說了”——說得出就行,實戰溝通力更關鍵。
?
最怕你一直說“參與設計”、“負責協調”、“參與執行”——這種空話沒信息量。說點實的,才是真本事。
小建議:
簡歷盡量數字化,例如“設計了10,000㎡辦公樓項目,采用綠色建筑標準,節能率達30%”。
面試中提前準備幾個典型項目的故事,講清楚目標、過程、挑戰和成果。
如果有參與過跨國項目,可以補充說下項目所處國家、客戶類型、合作模式等,讓人感受到你的“國際視角”。
?
遠程面試不只是技術測試,更是溝通力、組織力、專業度的綜合檢驗。
尤其是想應聘海外建筑公司、遠程建筑設計職位、國際項目協調崗的求職者,不妨從這6個方面逐一檢查準備情況。
面試表現穩定的人,不只是運氣好,而是準備到位。
別讓網絡、背景、溝通方式這些“可控因素”拉低了你的實力表現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